須彌座

詳細介紹:
須彌座,又名“金剛座”、“須彌壇”,源自印度,系安置佛、菩薩像的臺座。后來代指建筑裝飾的底座,比如影壁底座等。須彌即指須彌山,在印度古代傳說中,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。另一說指喜馬拉雅山(又名大雪山)。用須彌山做底,以顯示佛的神圣偉大。其側面上下凸出,中間凹入,正是由佛座逐漸演變而來。我國Z早的須彌座見于云岡北魏石窟,是一種上下出澀、中為束腰的形式。迨至唐、宋,上下澀加多,且有蓮瓣之類為飾,束腰部分顯著加高,并有束腰柱子(蜀柱)將之分割成若干段落,這類形制在宋代叫做“隔身版柱造”。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,而用鼓凸出的曲線。
Z近瀏覽:
相關新聞
- 寺廟古建中石雕方鼎和石雕香爐有何差別? 2020-02-27 11:06:56
- 古建中常見的瑞獸靈獸:吉祥瑞獸石獅子 2020-02-27 11:27:18
- 寺廟古建佛塔有哪些建筑特點 2020-02-27 14:59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