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廟石柱

詳細介紹:
柱礎石是我國建筑石構件的一種,俗稱磉盤,或柱礎。就是柱子下面所安放的基石,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奠基石,在傳統磚木結構建筑中用以負荷和防潮,對防止建筑物塌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柱礎是承受房屋立柱壓力的墊基石,古代工匠為使落地立柱不受潮濕而腐爛,在柱腳上墊一塊石墩,使柱腳與地坪隔離,起到相對的防潮作用。凡木架結構的房屋,柱柱皆有,缺一不可。同時,又加強柱基的承壓力。因此,中國古代對礎石的使用十分重視。柱礎作為中國傳統建筑中Z基本的構件,因機能上的需求而產生,當其發展成熟后,逐漸形成了柱子的收頭,使單調平直的柱身,產生視覺上之變化。宋、元以前比較講究柱礎的雕刻,有蓮瓣、蟠龍等,以后則多為素平“鼓鏡”,但民間建筑花樣很多。后人逐漸將柱礎演化為帶有美觀功能的裝飾,特別安在正廳檐廊下的幾只柱礎,猶如人的眉目,不僅造型各異,并雕刻各式精致圖案,成為藝術珍品,正面烘托房屋構筑規格高雅和裝飾豪華。
Z近瀏覽:
相關新聞
- 古建中常見的瑞獸靈獸:吉祥瑞獸石獅子 2020-02-27 11:27:18
- 寺廟古建中石雕方鼎和石雕香爐有何差別? 2020-02-27 11:06:56
- 寺廟古建佛塔有哪些建筑特點 2020-02-27 14:59:33